我國制造業GDP相當于美德日之和
中國,美國,日本,德國是公認的四大工業強國,其中中國制造業的規模首屈一指。根據2017年的數據,
中國制造業產出是3.59萬億美元,同期的美國是2.16萬億美元,德國是0.76萬億美元,日本是0.98萬億美元,
也就是說,中國制造業產出已經接近美,日,德三國之和。此外中國也被認為是工業體系,產業鏈最為齊全的
國家,幾乎所有的工業產品在中國都能找到,“世界工廠”的稱號名副其實。不過中國制造的劣勢也非常明顯,
落后產能居多,舉例來說,中國粗鋼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一半,水泥產量約占世界的60%,而這些產品對于
能源的消耗,環境的破壞巨大,屬于西方國家唯恐避之不及的低端工業。
在高端制造領域,中國企業差距明顯,比如芯片,國內企業就深受“缺芯”之苦,芯片已經超過石油,成為我國
第一大進口物資。精密機床被稱為“制造之母”,是工業制造的母機,也是一個國家工業綜合實力及制造水平的
體現。在這一領域,處在金字塔頂端的正是美國,德國和日本,其中日本,德國尤其以企業眾多,技術先進而著
稱。日本著名的精密機床制造商包括山崎馬扎克(Mazak),大隈,森精機,日本精工,捷太科特等。其中捷太
科特生產的母機可以為光學鏡頭及藍光鏡片模具進行切削及研磨,是超精密加工精度最高的機床。德國著名的企
業有哈默,巨浪,DMG等,哈默以中小型五軸精密加工產品聞名。
超高精密機床是普通數控機床加工精度的一千倍,是軍事工業,航空航天,精密設備產品必不可少的加工設備,
比如飛機發動機渦輪葉片,它的加工精度,工藝質量直接影響飛機的性能。也正因為如此,這類設備成為西方
國家管制的對象,嚴禁對中國出口。而我國精密機床工業的現狀并不樂觀,數控機床已經有制造五軸加工的能
力,但多數仍是低端機型,自動化程度不高,穩定性較差;高端產品基本依賴進口,而且短期內難以改變現狀。
從更廣泛的層面來看,整個裝備制造業都可以看做是“工作母機”,像半導體制造的光刻機,蝕刻機等;電子
元器件SMT高速貼片機等。而在這些領域,無一例外都是歐美以及日本企業在主導市場和技術進步,AMAT(美
國應用材料公司),ASML,東京電子控制了半導體設備市場,隨時都會對中國企業斷供。中國制造業規模世界
第一,但是號稱”制造之母“的裝備制造業卻受制于人,目前中國制造難言第一。
你怎么看?
轉載:新浪財經頭條
電話:穆先生:18665021673
陳小姐:18565193790
郵箱:18565193790@163.com